行業新聞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近期,工業與信息化部動作頻頻,繼2月18日與國家海洋局簽署《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海洋局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之后,3月初又在工信部網站發布《船舶配套產業能力提升行動計劃(2016-2020)》。這一系列的動作,旨在更好地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引導和推動我國海工裝備制造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海洋工程是高端裝備制造業重點
21世紀是屬于海洋的世紀。目前我國經濟已經發展成為高度依賴海洋的外向型經濟,對海洋資源、空間的依賴程度大幅提高,發展海洋經濟、維護海洋權益的任務和責任越來越重。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要求我國盡快提升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管控海洋的綜合實力。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已經成為我國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發展海洋經濟,裝備須先行。”工信部部長苗圩認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已是我國今后一個時期既重要又緊迫的戰略任務,在海洋礦產資源開發、海水綜合利用等領域,我國還處在起步或快速發展階段,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大有潛力可挖。
海工裝備制造業是為水上交通、海洋資源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綜合性和戰略性產業,是國家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基礎和重要支撐。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工程裝備業處于世界高端制造領域,對投資、技術進步、就業的拉動效果極為明顯。工信部裝備司司長張相木表示,力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使高端裝備制造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銷售產值占裝備制造業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端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25%。其中,海洋工程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將提升至60%以上,國際市場份額提高到20%。
據研究機構分析,預計到2020年世界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市場需求約1700億美元,到2025年市場需求將增加至2600億美元。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較高的石油對外依存度、持續的海工裝備利好政策、持續增長的油氣開發投資、船舶行業的戰略性轉移四大戰略方針將推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高速發展。中長期來看,我國國內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空間廣闊,行業將會進入景氣高峰期。
完善海工裝備產業鏈成當務之急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任務非常艱巨。未來5到10年是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和海洋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但目前仍然存在著不少亟需解決的問題。
工信部裝備司副巡視員曹鋼表示,在看到機遇的同時,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海工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一方面,在目前的國際競爭格局中,我國仍處于第三梯隊,在全球海洋工程鏈的低端;另一方面,從產業自身發展的角度看,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仍處于幼稚期,存在著產業體系不健全的問題,經濟規模和市場份額小,研發設計和創新能力弱,核心技術依賴國外,專業化制造能力和本土化生產能力不足,核心設備和系統主要依賴進口。他說,“這些問題如不解決,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將始終受制于人。”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聶麗娟指出,由于缺乏全球營銷和服務網絡,國內海工企業的自主開發產品得不到國外客戶的認可?!皟H僅憑借設施和低成本已經無法構筑維持我們的競爭優勢,設計研發、管理組織和產業鏈協作將成為今后整個產業競爭的核心?!?/span>
除此之外,在裝備制造方面,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國內海工裝備企業的優勢遭到進一步削弱。從生產效率來看,中國僅為韓國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在主流產品方面,我國與日韓同類相比,技術和經濟指標還存在差距,而在高技術船舶方面,國內海工企業還缺乏研發經驗。
我國海洋工程和國際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產業鏈的完善程度上。產業鏈既包括設計、監理、研發、設備,又包括金融、保險、法律等方面。產業鏈的發育程度對海洋工程產業影響巨大。有行業人士認為:“如果沒有產業鏈的培育和成熟,支撐海洋工程這樣一個系統工程穩定在高水平上是不現實的。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中國企業仍有較長的路要走?!?/span>
海工產業如何前行
針對海工裝備產業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副司長胡衛平提出,未來10年將是海工裝備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應逐步提升設計自主化的水平,加強產業標準和規范的建設,培養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工程裝備設計企業。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前世界主要國家已加快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已朝著超深海技術、高可靠性、高性能、水下生產系統的發展方向邁進。中國也早已把發展海洋經濟提到了國家戰略高度,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深海裝備產業面臨著眾多挑戰與機遇,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突破核心技術與關鍵裝備至關重要。
江南造船總工程師胡可一認為,我國造船產能過剩表現在常規船舶建造能力的結構性過剩,而并非高技術復雜船型建造能力過剩。因此,應從產品結構調整為著眼點,鼓勵造船企業向廣義的海洋運輸、海洋安全、海洋科考和海洋工程四大裝備方向拓展,抓住“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機遇,提高本土化配套率,引導企業利用現有設施向多元化方向轉型發展。以“工匠精神”推進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建設,強質量、樹品牌,向產能升級。
有專家建議,加快海工制造業和海工服務業融合發展,是實現海工產業壯大乃至跨越式發展的有效途徑。我國要以世界海工企業國際競爭力為參照系,完善產業引導扶持政策,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支持組建中國海工集團公司,包括海工制造業類企業和海工服務業類企業。要適應我國海工產業“十三五”發展目標,整合涉海高校和海工企業的力量,創新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高端海工人才教育培養體系。
- 上一個:發動機零件機加工的5項新技術
- 下一個:家電“智造”不僅是 用上機器人